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出自唐代王维的《投道一师兰若宿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
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
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
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
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
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位高僧在太白峰修行,峰顶高耸入云,云烟缭绕。
静谧的气息弥漫于山壑之间,佛法功德的花雨偏聚集在此峰之上。
他的行迹因为心无邪念而隐蔽,名声因为树立教派、弘扬佛法而得以传播。
鸟儿飞过的时候他在讲说佛法,客人离开之后他便静坐入定。
白天漫步于松林小径的尽头,晚上在寺庙边寻觅住宿。
幽静的内室隐藏在深深的竹林中,清净的夜晚里,他聆听遥远的泉水声。
过去只是听闻这位名声如云霞般高处的人物,如今却亲自来到我的床前。
我渴望的不仅仅是暂时的留宿,而是希望能够毕生服侍佛祖。

注释
太白:山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应当作于王维晚年时期。王维晚年热衷于颂禅,对于佛教有着真实的敬意。此时他倾心佛法,在拜访高僧时创作此诗,希望这位高僧能够指点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 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241-243

赏析

  此诗首句点出高僧居于名山峻岭之上,“高顶出风烟”既写山峰高耸入云,又暗含瞻仰高僧仙风道骨之意。三、四两句以“梵流”与“花雨”,将禅意佛心染遍名山峻岭。同时,诗人心中敬畏佛法,诵念勤修,心中有佛法,则处处是佛法,山峰山壑无能例外者。第五至第八句描写高僧的修行境界。高僧普度众生,惠及禅客与禽鸟,而无论鸟之飞来与飞去,与客之到访与离开,高僧只是一味语法安禅,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既然禽鸟也受到了高僧的开示,这岂不是说,诗人所投宿的这处禅院处处通灵,故而接下来四句描绘院落的清幽,虽然不再直接用佛教的典故,但已然处处遍染禅机。尾章,诗人再次吐露对修习佛法的诚心。“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传神地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投道一师兰若宿》是一首五言古。此诗首句点出高僧居于名山峻岭之上;三四两句将禅意佛心染遍名山峻岭;第五至第八句描写高僧的修行境界;接下来四句描绘院落的清幽,最后吐露对修习佛法的诚心。全诗写景清幽,极富禅意,写出诗人能够得以拜见高僧的欢愉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够早日到达“得失随缘,心无增减”的境界。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14篇诗文 ► 879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