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您这位重臣奉命远行出征,朝廷的策略本是打算停止战争。
上天赐予您三公的高位,您却要担当起万里边防的重任。
朝廷刚在朔方南边平息了战事,河西地区又暂时需要整军备战。
君王的恩赐从皇宫传来,您带着光彩离开长安城。
山川间忙碌着制定长远战略,朔方这片土地承载着皇上的深深关切。
为奏响和缓的音乐而谱曲,还在宝剑上题写名字。
您的威名让西北各地闻风归顺,平定四方战乱指日可待。
您定能像仲山甫那样快速归来,功绩如同张良再世。
皇上赏赐的礼乐重器很快就能看到,安居乐业哪会艰难?
您乘坐的高车骏马何
赏析
这首诗可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前一部分着重描绘了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其中“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一句,揭示了朝廷派遣燕国公张说巡边的直接原因:边境战事的突发。而“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则生动展现了张说离京时的荣耀景象。实际上,张说出任朔方节度使,本质上是一次贬谪,但作者在诗中却将其描绘得如此光鲜亮丽,一方面是因为应制诗的体例要求不能显露不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张说的宽慰与鼓励。
后一部分则是对张说政治才能的颂扬,以及对他未来建功立业的深切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张说卓越的治边能力。“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则通过将张说比作古代杰出的
简析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是一首五言排律,为一篇送别
诗。此诗前半部分主要写
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后半部分主要赞扬张说的政治才能以及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这首诗意在说明张说有着崇高的威望和高超的才能,必定为国家建功立业,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张说的钦佩,对他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创作背景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大唐燕国公
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唐玄宗以
诗送行,众大臣奉和应制,
张九龄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221篇诗文 ► 155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