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姚鼐的诗文/

形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泰山记

姚鼐 姚鼐〔清代〕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姚鼐 姚鼐〔清代〕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袁随园君墓志铭

姚鼐 姚鼐〔清代〕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媚笔泉记

姚鼐 姚鼐〔清代〕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灵岩记

姚鼐 姚鼐〔清代〕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左仲郛浮渡诗序

姚鼐 姚鼐〔清代〕

  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濛,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番见于其诗,使余光恍惚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这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双溪记

姚鼐 姚鼐〔清代〕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日绝句二首·其一

姚鼐 姚鼐〔清代〕

数株当户绿交加,徙倚前荣见早霞。
忽有宿禽惊起语,露梢飞落石榴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斯论

姚鼐 姚鼐〔清代〕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日绝句二首·其二

姚鼐 姚鼐〔清代〕

墙头高树绿云天,谢尽馀花未噪蝉。
掩卷看阴移午后,数声啼鸟在风前。

登泰山记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游媚笔泉记 游灵岩记 左仲郛浮渡诗序 游双溪记 夏日绝句二首·其一 李斯论 夏日绝句二首·其二 出池州 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 复鲁絜非书 夜抵枞阳 快雨堂记 春雨 秦帝卷衣曲 惠照寺或言古木兰院也见禹卿于 淮上有怀 食旧堂集序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望庐山 振衣千仞冈 紫藤花下醉歌用竹垞原韵 金陵晓发 论书绝句 其二 嘉庆八年九月二十二日马雨耕邀 仇英熏笼宫女手持团扇 赋得昭烈宅 霄汉楼 过芜湖 竹林寺怀王禹卿 其二 太白楼 慧居寺 汶上舟中 夜起岳阳楼见月 山高月小 从善如登 赠钱献之序 松圆老人小景 天门山 洪造深深柳读书堂图 贵池道中 岳州城上 登永济寺阁寺是中山王旧园 南朝 范蠡论 晴雪楼记 书乐志论后 新城道中书所见 魏三藏菩提流支在胡相国第译金 大明湖夜 临清雨夜 钱舜举萧翼赚兰亭图 赵承旨天寒翠袖图 于子颍扬州使院见禹卿遂同游累 唐伯虎赤壁图 金麓村招同浦柳愚毛俟园宗棠圃 唐伯虎墨笔牡丹 初雪忆去年是时经潜山下 重阳复宿双溪 其一 论书绝句 其一 怀刘海峰先生 南唐 将会梦楼于摄山道中有述 离思 次韵答秦小岘观察赠别并以别谢 述庵文钞序 王石丈得异石于莫愁湖余名之坐 康熙閒无为州僧曰修学死而其身 古柏庵 高枕远江声 哭钱侍御 送陈东浦方伯自江宁移任安徽三 田家 咏古五首 其三 九月八日登千佛山顶 阜城作 罗两峰鬼趣图 王少林 岳麓寺 万寿寺松树歌呈张祭酒 出独山湖至江口作 题沈学子步屧寻幽图 唐伯虎匡庐瀑布图 柬王禹卿病中 五言长城 山似洛阳多 夏日天长 红绽雨肥梅 查篆仙 王秋史二十四泉草堂图 于朱子颍郡斋值仁和申改翁见示 舟中望板子矶以南山势甚奇因题 董贤银印歌 夜读 朱白泉观察以其先都统公指画登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 陈东浦方伯七十寿序 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 汉口竹枝辞 其二 汉口竹枝辞 其一 江上竹枝辞 其四 朱石君中丞视赈淮上途中见示长 王麓台山水 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 题宋院画林檎孔雀 穹窿山真一观 问张荷塘疾 闻禹卿以书名上达几更出山而竟 寄朱二亭 雄县咏周世宗 登报恩寺塔 河上杂诗四首 其四 河上杂诗四首 其一 泊临清漳口 过汶上吊王彦章 寄仲孚应㝛 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 黄慎雨景 秋至 蔡万资 偕陈渭仁吴子见朱引恬南滨游摄 秦宫辞 其一 张惺斋见示先赠侍读公西阪草堂 丹徒值雨梦楼邀挈持衡及江鸣韶 汉宫辞四首 其三 论书绝句 其五 论书绝句 其四 论书绝句 其三 东浦方伯邀与同游西山遍览诸胜 过程鱼门墓下作 次韵答朱二亭 山行 题黟县朱荣朝望岳楼图 有怀雒君 游摄山㝛绿云庵二首 其二 法源寺 㝛德化县 由㝛松向黄梅 八月十五日与朱子颖 黟县道中 关山月 石钟山 重阳复宿双溪 其二 题王慕韩渡江图 送左墨溪往贵州 南陵送渭川 淮阴钓台 太白楼 望岱 送左冠伦丈往平罗 游摄山㝛绿云庵二首 其一 乌江阻风 复阻风 东梁山僧舍 天门阻风 四合山阻风 江南㮄发同居诸友多被落感叹成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 赠释妙德尝作老子疏者 竹林寺怀王禹卿 其一 晓斋有述 夏日 次韵子颍送别三首 其三 次韵子颍送别三首 其二 次韵子颍送别三首 其一 平原咏东方生 送弟吁赴杭州后一日行草桥却寄 演纶入都赋赠兼怀橿亭作江汉书 演纶入都赋赠兼怀橿亭作江汉书 翁学士 乔鸥村 万年庵次刘石庵韵以呈补山 其 万年庵次刘石庵韵以呈补山 其 万年庵次刘石庵韵以呈补山 其 渡江 洪县 题吴竹桥湖田书屋图 其二 题吴竹桥湖田书屋图 其一 天门 秋室漫咏 寄灵谷僧 江路又一首 野戍 江路感旧 入龙眠 寄天柱山人 销暑 春日漫兴 其四 春日漫兴 其三 春日漫兴 其二 春日漫兴 其一 寄王禹卿 由郡城适枞阳漫咏 郡楼寓目 题负薪图 望潜山 寄仲郛 赠戴东原 出塞 送一青归因寄仲郛 八月十四日与胡冠海左叔固张禔 壬戌正月四日有怀天民 嘉庆辛酉十二月二十日访方天民 楞伽寺 石湖草堂 张吕环选胜图 报恩寺 葆光寺 鹫峰寺 别治三 其二 别治三 其一 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 送香亭重赴岭南 祝袁简斋八十寿时方送小郎就婚 祝袁简斋八十寿时方送小郎就婚 怀祝芷塘 送李啬生归扬州后却寄 过明孝陵 朱白泉观察以仆往昔访其先公运 和袁香亭清话 和袁香亭在郑思赞孝廉宅看牡丹 婺源胡奎若藏黄石斋自书五言诗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 埽叶楼 翠微亭 瓦棺寺 最高峰登晀 忆禹卿在南昌 跋汪稼门提刑登岱诗刻 题坳堂所藏诸城刘文正公手迹 坳堂观察自安徽返将归济南仍入 题李仙枝四友图 次韵答吴竹桥 陈东浦方伯招饮瞻园次韵 重㝛幽栖寺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 其二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 其一 天界寺阁遇两蜀僧 答朱石君中丞次韵 观明贤在楚宗室宅咏绣毬花诗卷 喜胡冠海至 东浦方伯邀与同游西山遍览诸胜 汉宫辞四首 其二 汉宫辞四首 其一 秦宫辞 其二 宗人无锡半塘令君置酒寄畅园漫 别张慕青吴竹堂两同年 将去杭州项秋子 晓过苏堤作 城隍山 虎跑泉观东坡诗刻 登松篁岭酌龙井泉与吴江郭频伽 谒德馨祠 寄友 出湖口 南昌竹枝辞 其二 南昌竹枝辞 其一 送人往邺 寺寓赠左一青 道院素食对牡丹观前贤遗墨数幅 道院素食对牡丹观前贤遗墨数幅 题陈嵇亭工部鹤桂门图 题梦楼手迹 题庚午同年通州冯甘浦采樵图 题许令君逗雨斋集二首 其二 题许令君逗雨斋集二首 其一 王太常雨景 题画 江行绝句 送客之南昌 题胡始泉试砚照 孙渊如观察 又寄方植之一首 阻风三山夹因偕陈硕士及儿侄游 偕陈渭仁吴子见朱引恬南滨游摄 偕陈渭仁吴子见朱引恬南滨游摄 题王麓台山村扇面 题朱涵斋都统便面洛神兼临十三 题朱涵斋都统便面洛神兼临十三 洲上见桃花 见诸君作莫愁湖棹歌戏拟四首 见诸君作莫愁湖棹歌戏拟四首 见诸君作莫愁湖棹歌戏拟四首 见诸君作莫愁湖棹歌戏拟四首 陈硕士藏管夫人寒林小幅 题汪君试砚斋图 陈约堂武陵汎舟图 为周期才题春江归棹图 杨龙友墨兰竹 其二 杨龙友墨兰竹 其一
形式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