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顾炎武的诗文/

形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精卫·万事有不平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廉耻(节选)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友人书(节选)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其二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朱监纪四辅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其一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仇旧相家。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海上四首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
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
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钺才。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
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
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泛海槎。
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
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
埋轮拗镞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

  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人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夫绍之于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馀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荡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人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于晚上,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选自《日知录·正始》)

精卫·万事有不平 廉耻(节选) 与友人书(节选)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其二 酬朱监纪四辅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其一 海上四首 与友人论学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白下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五十初度时在昌平 秋雨 秦皇行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 海上 八尺 济南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 济南·其一 赋得秋柳 复庵记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二 高渐离 流转 古北口 塞下曲·其一 井中心史歌 范文正公祠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 书女娲庙 山海关 京口即事 重谒孝陵 赋得越鸟巢南枝用枝字 谒孟子庙 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 丈夫 秋山二首·其一 郝将军太极滇人也天启中守沾益 岁暮西还时李生云沾方读盐铁论 永平 秋山二首·其二 偶来 淄川行 龙门 五台山 淮北大雨 十九年元旦 永夜 李克用墓 秋风行 居庸关 其一 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 孝陵图 嵩山 太原寄王高士锡阐 自笑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寘一小石龛曰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 楼桑庙 汉三君诗 其三 昭烈 文须有益于天下 华山 赋得老鹤万里心用心字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四 诸葛丞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攒宫时闻缅国 颜神山中见橘 旅中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 瞿公子元錥将往桂林不得达而归 寄刘处士大来 潍县 其二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寘一小石龛曰 送张山人应鼎还江阴 过李子德 其四 赠献凌司香贯太监宗 出雁门关屈赵二生相送至此有赋 贾仓部必选说易 摄山 赠路舍人 安平君祠 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 金坛县南五里顾龙山上有高皇帝 送归高士之淮上 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 文人之多 元日 谒周公庙 刘谏议祠 屈山人大均 帝京 大行哀诗 悼亡 其二 悼亡 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 恭谒孝陵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六 陶彭泽 读李处士颙襄城纪事有赠 亡友潘节士之弟耒远来受学兼有 三屯营 答徐甥乾学 与江南诸子别 赋得江介多悲风用风字 莱州 井陉 闰五月十日恭诣孝陵 蒲州西门外铁牛唐时所造以系浮 大唐中兴颂歌 河上作 陵下人言上年冬祭时有声自宝城 李生符自南中归槜李三年矣追惟 友人来座中口占二绝·其一 谒夷齐庙 赠潘节士柽章 潼关 邯郸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 赋得秋鹰 济南 其二 太平 居庸关 其二 黄侍中祠 应州 其一 自大同至西口四首 其四 刈禾长白山下 盂县北有藏山云是程婴公孙杵臼 过李子德 其一 过苏禄东王墓 赠刘教谕永锡 王太监墓 元旦陵下作 千里 一雁 寄潘节士之弟耒 元旦陵下作 其二 感事 其七 感事 其四 过李子德 其二 采芝 送康文学乃心归合阳 静乐 挽殷公子岳 其二 自大同至西口四首 其二 孟秋朔旦有事于攒宫 詶陈生 詶王生仍 重至大同 詶徐处士元善昔年新城之陷其母 侨居神烈山下 蟂矶 监纪示游粤诗 闻啸 冬至寓汾州之阳城里中尉敏滹家 少林寺 子房 述古 邢州 王官谷 雨中送申公子涵光 钱翁 江上 其二 闻湖州 阳麌引 二月十日有事于先皇帝攒宫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 夏日 朱处士鹤龄寄尚书埤传 送李生南归寄戴笠王锡阐二高士 著书之难 得伯常中尉书却寄并示朱烈王太 骊山行 寄薛开封采君与杨主事同隐邓尉 哭陈太仆 大汉行 桃叶歌 詶李子德二十四韵 禹陵 衡王府 邹平张公子万斛园上小集各赋一 谒夫子庙 不其山 过张贡士尔岐 五岳 重登灵岩 望夫石 亡友潘节士之弟耒远来受学兼有 陆贡士来复 次耕书来言时贵有求观余所著书 悼亡 其五 悼亡 其四 三月十九日行次嵩山会善寺 硖石驿东二十里有西鸦路繇赵保 和王山史寄来燕中对菊诗 过郭林宗墓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 潘生次耕南归寄示 自章邱回至德州则程工部逝巳三 古北口 其三 古北口 其二 古北口 其一 塞下曲 其二 不去 其三 不去 其二 不去 其一 千官 其二 千官 其一 华阴古迹二首 其二 回溪 华阴古迹二首 其一 平舒道 寄次耕 其三 寄次耕 其二 寄次耕 其一 悼亡 其三 友人来坐中口占二绝 其二 梁园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五 祖豫州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三 班定远 表哀诗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一 申包胥 寄李生云沾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 赠李贡士嘉 曲周拜路文贞公祠 过朝邑王处士建常 旧沧洲 为丁贡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 和陈芳绩诗 其五 和陈芳绩诗 其四 和陈芳绩诗 其三 和陈芳绩诗 其二 和陈芳绩诗 其一 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 先妣忌日 土门旅㝛 题李先生矩亭 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 詶归祚明戴笠王仍潘柽章四子韭 松江别张处士悫王处士炜暨诸友 赠钱行人邦寅 上路光禄太平 杨明府永言 恭谒高皇帝御容在灵谷寺 再谒孝陵 清江浦 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 朱处士彝尊过余于太原东郊赠之 詶程工部先贞 赠孙徵君奇逢 后土祠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 乾陵 哭李侍御灌溪先生模 雒阳 梓潼篇赠李中孚 晋王府 尧庙 王处士自松江来拜陵毕遂往芜湖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 重至京口 怀人 春半 石射堋山 将远行作 昔有 赠邬处士继思 传闻 王家营 赠路舍人泽溥 赠人 淮东 赠万举人寿祺 秀州 赠顾推官咸正 十二月十九日奉先妣藁葬 上吴侍郎阳 哭杨主事 海上行 墟里 义士行 哭顾推官 常熟县耿侯橘水利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 墓后结庐三楹作 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于先曾祖兵 与人书六 过李子德 其三 赠张力臣 寄子严 春雨 赋得檐下雀 赠于副将元凯 岁九月麌令伐我墓柏二株 元日 赠毛锦衔 赠卫处士蒿 华下有怀顾推官
形式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