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王守仁的诗文/

形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泛海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中秋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蔽月山房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龙潭夜坐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晴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学问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问曰:“《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

  阳明子答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 ”。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于欲,而未蔽于私之时也。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圮类, 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是故苟无私欲之蔽,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之蔽,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

  问曰:“然则何以在‘亲民’乎?”

  答曰:“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兄、人之兄与天下人之兄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悌之明德始明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无不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夫是之谓明明德于天下,是之谓家齐国治而天下平,是之谓尽性。”

  问曰:“然则又乌在其为‘止至善’乎?“

  答曰:“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也。至善之发见,是而是焉,非而非焉,轻重厚薄,随感随应,变动不居,而亦莫不自有天然之中,是乃民彝物则之极,而不容少有议拟增损于其间也。少有拟议增损于其间,则是私意小智,而非至善之谓矣。自非慎独之至,惟精惟一者,其孰能与于此乎?后之人惟其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用其私智以揣摸测度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各有定理也,是以昧其是非之则,支离决裂,人欲肆而天理亡,明德亲民之学遂大乱于天下。盖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而骛其私心于过高,是以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则二氏之流是矣。固有欲亲其民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而溺其私心于卑琐,是以失之权谋智术,而无有乎仁爱恻怛之诚,则五伯功利之徒是矣。是皆不知止于至善之过也。 故止至善之于明德、亲民也,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故方圆而不止于规矩,爽其则矣;长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剂矣;轻重而不 止于权衡,失其准矣;明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人之学。”

  问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说何也? ”

  答曰:“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至善于事事物物之中,是以支离决裂,错杂纷纭,而莫知有一定之向。今焉既知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于外求, 则志有定向,而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矣。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则心不妄动而能静矣。心不妄动而能静,则其日用之间,从容闲暇而能安矣。能安,则凡一念之发,一事之感,其为至善乎?其非至善乎?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能虑则择之无不精,处之无不当,而至善于是乎可得矣。

  问曰:“物有本末,先儒以明德为本,新民为末,两物而内外相对也。事有终始,先儒以知止为始,能得为终,一事而首尾相因也。如子之说,以新民为亲民,则本末之说亦有所未然欤?”

  答曰:“终始之说,大略是矣。 即以新民为亲民,而曰明德为本,亲民为末,其说亦未尝不可,但不当分本末为两物耳。夫木之干,谓之本,木之梢,谓之末。惟其一物也,是以谓之本末。若曰两物,则既为两物矣,又何可以言本末乎?新民之意,既与亲民不同,则明德之功,自与新民为二。若知明明德以亲其民,而亲民以明其明德,则明德亲民焉可析而为 两乎?先儒之说,是盖不知明德亲民之本为一事,而认以为两事,是以虽知本末之当为一物,而亦不得不分为两物也。”

  问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以至于先修其身,以吾子明德亲民之说通之,亦既可得而知矣。敢问欲修其身,以至于致知在格物,其工夫次第又何如其用力欤?”

  答曰:“此正详言明德、亲民、 止至善之功也。盖身、心、意、知、物者,是其工夫所用之条理,虽亦各有其所,而其实只是一物。格、致、诚、正、修者,是其条理所用之工夫,虽亦皆有其名, 而其实只是一事。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何谓修身?为善而去恶之谓也。吾身自能为善而去恶乎?必其灵明主宰者欲为善而去恶,然后其形体运用者始能为善而去恶也。故欲修其身者,必在于先正其心也。然心之本体则性也,性无不善,则心之本体本无不正也。何从而用其正之之功乎? 盖心之本体本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故欲正其心者,必就其意念之所发而正之,凡其发一念而善也,好之真如好好色,发一念而恶也,恶之真如恶恶臭,则意无不诚,而心可正矣。然意之所发,有善有恶,不有以明其善恶之分,亦将真妄错杂,虽欲诚之,不可得而诚矣。故欲诚其意者,必在于致知焉。致者,至 也,如云丧致乎哀之致。易言‘知至至之’,‘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也。‘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扩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凡意念之发, 吾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其善欤,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欤,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是皆无所与于他人者也。故虽小人之为不善,既已无所不至,然其见君 子,则必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者,是亦可以见其良知之有不容于自昧者也。今欲别善恶以诚其意,惟在致其良知之所知焉尔。何则?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既知其为善矣,使其不能诚有以好之,而复背而去之,则是以善为恶,而自昧其知善之良知矣。意念之所发,吾之良知既知其为不善矣,使其不能诚有以恶之,而复蹈而为之,则是以恶为善,而自昧其知恶之良知矣。若是,则虽曰知之,犹不知也,意其可得而诚乎?今于良知之善恶者,无不诚好而诚恶之,则不自欺其良知而意可诚 也已。然欲致其良知,亦岂影响恍惚而悬空无实之谓乎?是必实有其事矣。故致知必在于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 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书言‘格于上下’、‘格于文祖’、‘格其非心’,格物之格实兼其义也。良知所知之善,虽诚欲好之矣,苟不即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有以为之,则是物有未格,而好之之意犹为未诚也。良知所知之恶,虽诚欲恶之矣,苟不即其意 之所在之物而实有以去之,则是物有未格,而恶之之意犹为未诚也。今焉于其良知所知之善者,即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为之,无有乎不尽。于其良知所知之恶者,即 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去之,无有乎不尽。然后物无不格,吾良知之所知者,无有亏缺障蔽,而得以极其至矣。夫然后吾心快然无复余憾而自谦矣,夫然后意之所发者,始无自欺而可以谓之诚矣。故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盖其功夫条理虽有先后次序之可言,而其体之惟一,实无先后次序之可分。其条理功夫虽无先后次序之可分,而其用之惟精,固有纤毫不可得而缺焉者。此格致诚正之说,所以阐尧舜之正传,而为孔氏之心印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瘗旅文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

  “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莫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元夕二首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因雨和杜韵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德亭记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学也。

  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则体正,心敬则容肃,心平则气舒,心专则视审,心通故时而理,心纯故让而恪,心宏故胜而不张、负而不驰,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

  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故曰: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观德矣。作《观德亭记》。

泛海 中秋 蔽月山房 龙潭夜坐 春晴 大学问 瘗旅文 元夕二首 因雨和杜韵 观德亭记 答人问道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教条示龙场诸生 象祠记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别诸生 长生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三 啾啾吟 示宪儿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何陋轩记·节选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 罗旧驿居夷作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 登大伾山诗 无题 重修山阴县学记 题灌山小隐二绝 其二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一 月夜二首 其二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二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其四 君子亭记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 月夜二首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五 九华山赋 山石 文殊台夜观佛灯 睡起写怀 书草萍驿·二首 何陋轩记 碧霞池夜坐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三 疑人窃履 舟中除夕二首 其二 示诸生三首 其一 书汪进之太极岩二首 其二 太白楼赋 睡起偶成二首 其二 示诸生三首 其二 过天生桥 和董萝石菜花韵 睡起偶成二首 其一 宿萍乡武云观 梦中绝句 沅水驿 答人问良知二首 其一 书汪进之太极岩二首 其一 兴隆卫书壁 观傀儡次韵 寻春 化城寺六首 其三 用实夫韵 书庭蕉 谒伏波庙二首 其一 化城寺(归越作) 忆诸弟 后中秋望月歌 梧桐江用韵 答人问良知二首 其二 归兴二首 其一 次谦之韵 不寐 游岳麓书事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 泰山高次王内翰司献韵 谒伏波庙 读易 通天岩 送宗伯乔白岩序 别希颜 春行 夜坐 萍乡道中谒濂溪祠 忆别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 书泉翁壁 溪水 书扇示正宪 送邵文实方伯致仕 观稼 登泰山五首 其五 列仙峰 劝酒 鄱阳战捷 咎言 庐山东林寺次韵 太息 吊屈平赋 龙冈漫兴五首 其一 忆龙泉山(京师作) 龙冈漫兴五首 其四 舟中除夕二首 其一 夜泊江思湖忆元明 登阅江楼 守文弟归省携其手歌以别之 杂诗三首 其一 杂诗三首 其二 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归兴二首 其二 三山晚眺 题王实夫画 南庵次韵二首 其一 岩头閒坐漫成 诸生来 题甘泉居 宿净寺四首 其三 登泰山五首 其一 游牛首山 舟过铜陵野云县东小山有铁船因 纪梦 传习录·门人薛侃录(节选) 别方叔贤四首 其四 重登黄土脑 丰城阻风 夜宿宣风馆 龙冈漫兴五首 其五 望赫曦台 梁仲用默斋说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与王纯甫书 滁阳别诸友 宿净寺四首 其四 南屏 重游开元寺戏题壁 元月三首 其一 元日雾 德洪汝中方卜书院盛称天真之奇 移居胜果寺二首 其一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二 示诸生三首 其三 题四老围棋图 山中懒睡四首 其一 去妇叹五首 其一 猗猗 寄友用韵 归怀 黄楼夜涛赋 登泰山五首 其二 秋夜 西园 书悟真篇答张太常二首 其一 回军上杭 琅琊山中三首 其一 回军九连山道中短述 陆广晓发 水滨洞 化城寺六首 其一 登泰山五首 其三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其二 南浦道中 山中漫兴 夜坐偶怀故山 香山次韵 别湛甘泉二首 其二 采蕨 南溟 诸生夜坐 诸生 守俭弟归曰仁歌楚声为别予亦和 复过钓台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四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 其四 见月 赠阳伯 老桧 淑浦山夜泊 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南京作) 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 游九华 杖锡道中用张宪使韵 送蔡希颜三首 其三 琅琊山中三首 其二 与沅陵郭掌教 别余缙子绅 诸用文归用子美韵为别 丁丑二月征漳寇进兵长汀道中有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一 游瑞华二首 其二 月下吟三首 其三 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绝奇徘 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绝奇徘 元月三首 其三 三日风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 南霁云祠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 家僮作纸灯 南庵次韵二首 其二 武陵潮音阁怀元明 天心湖阻泊既济书事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赠守中北行二首 其二 登小孤次陆良弼韵 别方叔贤四首 其三 艾草次胡少参韵 别湛甘泉二首 其一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 忘言岩次谦之韵 有室七章 弘治壬戌尝游九华值时阴雾竟无 来雨山雪图赋 六月五章 题灌山小隐二绝 其一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 其二 破断藤峡 芙蓉阁二首 其一 南宁二首 其一 杂诗三首 其三 别友狱中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 登泰山五首 其四 辰州虎溪龙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 夜宿汪氏园 玉山东岳庙遇旧识严星士 草萍驿次林见素韵奉寄 夜宿无相寺 立春二首 其一 重游化城寺二首 其一 舟中至日 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绝奇徘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 其二 游通天岩次邹谦之韵 闻曰仁买田霅上携同志待予归二 喜雨三首 其一 寄浮峰诗社 栖云楼坐雪二首 其一 喜雨三首 其三 坐忘言岩问二三子 又用曰仁韵 琅琊山中三首 其三 龙蟠山中用韵 月下吟三首 其二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 立春二首 其二 游牛峰寺四首 其二 二日雨 李白祠二首 其二 寄隐岩 七盘 天涯 答刘美之见寄次韵 赠刘侍御 山途二首 其一 元夕雪用苏韵二首 其一 送人东归 寄石潭二绝 其二 山中立秋日偶书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次早知山下大 屋罅月 梦与抑之昆季语湛崔皆在焉觉而 长沙答周生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过新溪驿 天泉楼夜坐和萝石韵 又游牛峰寺四绝句 其三 嘉靖甲申冬二十一日再登秦望自 圆明洞次谦之韵 去妇叹五首 其五 去妇叹五首 其四 去妇叹五首 其三 凤雏次韵答胡少参 采薪二首 其一 游通天岩示邹陈二子 游落星寺 登小孤书壁 一日怀抑之也抑之之赠既尝答以 平溪馆次王文济韵 绝命诗 重游无相寺次韵四首 其一 又游牛峰寺四绝句 其四 别方叔贤四首 其一 袁州府宜春台四绝 其四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次早知山下大 赠守中北行二首 其一 南宁二首 其二 芙蓉阁二首 其二 潮头岩次谦之韵 莲花峰 一日怀抑之也抑之之赠既尝答以 忆昔答乔白岩因寄储柴墟三首 忆昔答乔白岩因寄储柴墟三首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 南游三首 其三 寄石潭二绝 其一 龙冈漫兴五首 其三 龙冈漫兴五首 其二
形式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