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道理诗文/

形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论语十二章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先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曾国藩诫子书

曾国藩 曾国藩〔清代〕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老子四章

老子 老子〔先秦〕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老子二章

老子 老子〔先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不为始,原本作“不辞”,据敦煌本改)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张弓乎 一作:张弓欤;不足者补之 一作:不足者与之;见贤邪 一作:见贤)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警世

吕岩 吕岩〔唐代〕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警世

唐寅 唐寅〔明代〕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
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礼运大同篇

戴圣 戴圣〔两汉〕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孟子三章

孟子 孟子〔先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论语七则

佚名 佚名〔先秦〕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扇示门人

范仲淹 范仲淹〔宋代〕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论语十二章(孔子弟子及) 曾国藩诫子书(曾国藩) 老子四章(老子) 老子二章(老子) 警世(吕岩) 警世(唐寅) 礼运大同篇(戴圣) 孟子三章(孟子) 论语七则(佚名) 书扇示门人(范仲淹) 师旷撞晋平公(韩非) 子产不毁乡校(左丘明) 荣木(陶渊明) 训俭示康(司马光) 兼爱(墨子) 对酒五首·其二(白居易) 绝句(蔡州道人) 渔樵问对(邵雍) 墨子·非攻(墨子) 偶题三首(朱熹) 灵乌赋(范仲淹) 醒世恒言(冯梦龙) 廉耻(节选)(顾炎武) 插秧歌(契此) 水调歌头·五首选三(张惠言) 弈喻(钱大昕) 礼记二则(戴圣)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子路从而后(论语) 大医精诚(孙思邈) 庄子二则(庄周) 杂感(陆游) 江乙对荆宣王(战国策) 读书(陆九渊) 诗品二十四则·雄浑(司空图) 原君(黄宗羲) 博学之(《礼记·中) 大学·诚意(戴圣) 史伯对桓公问(左丘明) 励志诗(张华) 樊迟仲弓问仁(孔子及其弟) 燕昭王求士(战国策) 童心说(李贽) 闷歌行十二首·其一(杨万里) 文昌帝君阴骘文(佚名) 荀子·修身(节选)(荀子) 别诸生(王守仁) 敌戒(柳宗元) 三戒(柳宗元) 孟子二章(孟子) 非非堂记(欧阳修) 醉睡者(苏轼)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及其弟) 诫子书(东方朔) 涉务(颜之推) 息争(刘大櫆) 白鹿洞书院学规(朱熹) 论语八则(佚名) 渡者之言(周容) 咏怀(王绩) 炳烛而学(《说苑》) 论语五则(孔子及其弟) 习惯说(刘蓉) 宋人有得玉者(刘向) 围炉夜话·学贵有疑人(王永彬) 论语六则(孔子及其弟) 月重轮行(曹丕) 橘逾淮为枳(刘向) 墨竹赋(苏辙) 望洋兴叹(庄周)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卢照邻) 金樽吟(爱新觉罗·) 春蚕(刘基) 薛谭学讴(列子) 楚人隐形(邯郸淳) 孟子四章(孟子) 滟滪堆赋并序(苏轼) 教条示龙场诸生(王守仁) 孟德传(苏辙) 古诗二首·其二(佚名) 涸辙之鲋(庄周) 墨妙亭记(苏轼) 论语三则(佚名) 六悔铭(寇准) 老子·第五十八章(老子) 待月轩记(苏辙) 狼子野心(纪昀) 东轩记(苏辙)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王守仁) 小港渡者(周容) 读书须有疑(朱熹) 论诗五首·其四(赵翼) 颜渊问仁(孔子及其弟) 与友人论学书(顾炎武) 勉谕儿辈(周怡) 津人操舟(庄周) 看叶(罗与之) 南辕北辙(《战国策》) 素书·绝嗜禁欲所以除(黄石公)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 勉学·节选(颜之推) 子贡问政(孔子及其弟) 伯乐荐九方皋(列子) 象传·乾(《易传》) 围炉夜话·积善余庆积(王永彬) 失题二首(唐备) 荀卿论(苏轼) 宣王好射(吕不韦) 鲁国之法(吕不韦) 放翁家训(陆游) 周公诫子(韩婴) 鲁人徙越(韩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买椟还珠(韩非)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刘向) 藏书室记(苏辙) 造父学御(列子) 临高台(王勃) 临终偈(朱真静) 蛛与蚕(江盈科) 与李生论诗书(司空图) 月攘一鸡(《孟子》) 楚辞章句序(王逸) 义利吟(邵雍) 彭州圆觉禅院记(苏洵) 良狗捕鼠(吕氏春秋) 养才(苏洵) 复儿子书(张之洞) 说骥(刘禹锡) 盖士人读书(曾国藩) 观渔(梅曾亮) 南橘北枳(刘向) 庄子钓于濮水(《庄子》) 心不在马(韩非子) 任公子钓鱼(庄子) 翠鸟移巢(冯梦龙) 耕读轩(王冕) 傅玄引谚(佚名) 观物吟(邵雍) 补亡诗六首·其六·由(束皙) 孟母戒子(韩婴) 吴王欲伐荆(刘向) 围炉夜话·不妄自尊大(王永彬) 围炉夜话·责己不责人(王永彬) 诲学说(欧阳修) 列子学射(列子) 后杞菊赋(苏轼) 兄弟争雁(刘元卿) 鲁相嗜鱼(刘安) 败荷鹡鸰图(唐寅) 山鸡(王安石) 王华还金(佚名) 楚人学舟(刘元卿) 佝偻承蜩(庄周) 荀子·礼论(荀子) 围炉夜话·多躁者必无(王永彬) 中论·治学(徐干) 围炉夜话·秤心斗胆铁(王永彬) 正午牡丹(沈括) 莽汉断棘(刘义庆) 战国策·魏策三(节选(刘向) 芋老人传(周容) 围炉夜话·自知之明不(王永斌) 对牛弹琴(牟融) 牛缺遇盗(《吕氏春秋) 诸葛亮论赏罚(诸葛亮) 不肖子有三变(《事林广记) 荀子·荣辱(荀况) 小窗幽记·先达后近交(陈继儒) 围炉夜话·以物喻理求(王永彬)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南史·吕) 批韩熙载奏(李煜) 挂牛头卖马肉(《晏子春秋) 治大者不治细(列子) 论语四则(孔子及其弟) 养晦堂记(曾国藩) 染丝(墨子) 澄子亡缁衣(吕不韦) 詹何钓鱼(列御寇) 鲁侯养鸟(庄子) 孔子论水(《荀子·宥) 庄子·德充符(庄周) 围炉夜话·知过能改抑(王永彬) 围炉夜话·读书积德事(王永彬) 围炉夜话·教儿宜严待(王永彬) 丈人杀鬼(《吕氏春秋) 群书治要·三人成虎(佚名) 古人谈读书(一)(孔子及其弟) 南方多没人(苏轼) 宋人有酤酒者(《韩非子·) 常羊学射(《郁离子》) 荀子·不苟(节选)(荀子) 螳螂捕蝉(《说苑》) 孟子·离娄上(孟子) 刘羽冲死读书(纪昀) 为学之要(颜之推) 原谷谏父(《太平御览) 东莱左传博议(吕祖谦) 蒙鸠为巢(荀子) 瓯喻(归有光) 题米仓壁(朱熹) 曹囧引语(曹囧)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韩愈) 围炉夜话·闭目养心闭(王永斌) 韩非子·难一(节选)(韩非) 孔丛子·答问(节选)(孔鲋) 论语·卫灵公(节选)(孔子及其弟) 论语·乡党(孔子及其弟) 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郑燮) 县令捕蝗(避暑录话) 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一生之计在于勤(《勤训》) 河豚之死(苏轼) 知己说(刘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世说新语) 治学名联(韩愈) 包拯家训(《能改斋漫) 古今学者(颜之推) 知人不易(《吕氏春秋) 攘鸡(《孟子》) 大才非学不成(郑晓) 孟子·齐宣王见孟子于(孟子) 唐太宗论举贤(《资治通鉴) 战国策·魏策三(节选(刘向) 文正公愿为良医(吴曾) 围炉夜话·了心自了事(王永彬) 围炉夜话·苟且不能振(王永彬) 围炉夜话·贵而无能则(王永彬) 太宗论学(吴兢) 子之武城(孔子弟子及) 国有社鼠(《晏子春秋) 董叔攀附权贵(《国语·晋) 王安期不鞭书生(刘义庆) 蝉与鸲鹆(《叔苴子》) 南歧之见(刘元卿) 冉氏烹狗记(崔述) 庄氏二子字说(归有光) 隋论(苏辙) 静者居记(高启) 寓言二则(佚名) 儆舟(刘禹锡) 胸有成竹(苏轼) 墨子·节用(墨子) 猴子救月(《法苑珠林) 夫妇分饼(《法苑珠林) 汝人识字(刘元卿) 围炉夜话·儒家仁厚今(王永彬) 围炉夜话·伏久者飞必(王永彬) 论衡·非韩(节选)(王充) 唐太宗论止盗(司马光) 围炉夜话·为人作想为(王永彬) 资治通鉴·周纪(节选(司马光) 盲苦(《贤奕编》) 成敬奇探病(《大唐新语) 季札赠剑(《新序》) 学习谚语三则(佚名) 唐太宗悼魏征(《旧唐书》) 笼中鹦鹉(李昌龄) 围炉夜话·贪得者身富(王永彬) 公冶长篇(《论语》) 曾国藩六戒(曾国藩) 东铭(张载) 卞庄子刺虎(《史记》) 愚人食盐(《百喻经》) 善有善报(《增广贤文) 遇熊(民国老课本) 孔子家语·敬受教(孔子及其弟) 杀生之报应(《俞曲园笔) 雏燕(佚名) 张丞相好草书(《冷斋夜话) 甘戊与船夫(《说苑》) 郗雍视盗(《列子·说) 约取而实得(《蒿庵闲话) 前倨后恭(《战国策》) 魏徵善谏(《资治通鉴) 雪涛小说(江盈科) 齐人有好猎者(《吕氏春秋) 贞观政要·诚信(吴兢) 阅微草堂笔记·刘羽冲(纪昀) 异宝(《吕氏春秋) 孙叔敖为楚令尹(《说苑·敬) 柳玭家训(《新唐书》) 管子·治国(管子) 晏子春秋·景公问忠臣(刘向) 孔子家语·观周(孔子及其弟) 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郑燮) 传习录·门人薛侃录((王守仁) 战国策·秦策二(节选(刘向) 说苑·贵德(节选)(刘向) 石林治生家训要略·节(叶梦得) 韩非子·十过(节选)(韩非) 公输刻凤(刘昼) 苏辙集·刑赏忠厚之至(苏辙) 论衡·非韩(节选)(王充) 围炉夜话·静而止闹淡(王永彬) 眉眼口鼻之争(罗烨) 蜈蚣与蚓(薛福成) 围炉夜话·志大成大功(王永彬) 巨商蓄鹦鹉(文莹) 狮子王与豺(天中记)
形式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